鄂中生態四大肥料長效技術平臺

肥料作為農業生產的重要投入品,其利用效率直接關系到作物產量、農民收益和生態環境。然而,傳統肥料在實際應用中存在諸多問題:養分釋放過快導致作物無法充分吸收、頻繁追肥增加勞動成本、養分流失造成環境污染等。這些問題催生了肥料長效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市場常見肥料長效技術主要有:物理包衣型長效技術,包括硫包衣技術、樹脂包衣技術以及肥包肥緩釋技術;化學長效技術,可分為抑制類穩定I型、穩定Ⅱ型、穩定Ⅲ型以及化學合成緩釋脲醛肥料;含肥效保持劑肥料和復合增效型長效技術。鄂中生態結合作物、土壤及氣候特點,對上述技術進行優化創新,形成了以下四大功能性增效技術平臺:

1)仟金方(神捕之鷹)DMPP穩定技術

通過末端添加DMPP,有效抑制土壤硝化反應,延緩銨態氮向硝態氮轉化,增加土壤銨態氮吸附量,減少硝酸鹽淋洗損失,推遲肥料氮硝化40~50天,N2O減少排放40%~70%,提高土壤有效氮60% 以上,提高氮肥利用10%~30%,肥效釋放期更長,肥料利用率更高。

2)高分子(神捕)雙控聚氨酯包膜技術

高分子(神捕)雙控系列肥料采用噴漿硫酸鉀復合肥為母料,養分更均衡,摻混工藝,復合肥效,一次施用,一季有效,更適合經濟作物或大田作物底肥施用。運用雙重聚氨酯包膜養分緩釋技術,精準調配氮素營養釋放,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加作物產量。同時鄂中生態特有生物高分子三段養分釋放技術,具有保水保肥,螯合改土,刺激作物抗逆,高效營養供給。

3)鄂中農谷肥效保持技術

鄂中農谷系列控失肥是按一定比例內添加升級版肥效保持劑的長效復合肥。肥效保持劑通過改性納米天然多孔礦物質和特制大分子聚合物共同交聯作用,遇水膨脹,疏松土壤;網狀結構能夠增加土壤透氣性能,活性因子提供土壤微生物營養,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具有強大的保肥保水功能,核心指標氮素溶出率≤70%,氨揮發抑制率≥15%,延長肥效,減少施肥次數,提高施肥效率,促進作物增產。

4)藻力壯(藻巨能)海藻酸增效長效技術

海藻酸能結合、吸附氮、磷、鉀,螯合土壤金屬離子,氨揮發抑制率≥5%,延長氮肥肥效,促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增加作物產量。同時海藻活性物協同磷、鉀加快淀粉等光合產物向籽粒轉運的速率,提高可溶性糖等物質合成,提升農產品品質。鄂中海藻肥海藻酸源自深海生物海帶精華,采用專利生物酶解技術,保留90%~96%海藻活性成分。

實踐證明,科學應用長效肥料不僅能提高產量品質、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有效減輕環境壓力,是實現“藏糧于技”戰略的重要途徑。鄂中生態通過構建多技術融合的創新體系,將肥料特性、作物需求和施用方法有機結合,建立了完整的肥料形態~釋放速率關系模型,完美匹配作物需肥曲線。以工藝創新推動產品創新,以產品夯實科學施肥,為不同土壤-作物提供了定制化解決方案。

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支持的加強,長效肥料必將在中國農業綠色轉型中發揮更加關鍵的作用。(研發部? 袁樂斌)